秸秆资源及还田利用技术
文章来源: 时间:2014-09-10 16:39:43 作者: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作物残留的不能食用的根、茎、叶等农业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氮、磷、钾、钙、镁、硫和硅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富含纤维、半纤维、木纤维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是一种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可再生有机资源。
1、秸秆还田方式
秸秆还田方式主要包括秸秆堆沤还田、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利用微生物菌剂快速腐熟还田、高留茬还田方式。(1)秸秆堆沤还田:秸秆堆沤还田是利用夏秋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利用厌氧发酵在田边沤制,这种自然堆沤方式成本低廉,但时间长,受环境影响较大,堆沤发酵效果不容易控制。
(2)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是哟个机械将田间收获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洒于地表,随机深耕翻埋,使之腐烂分解。机械还田是一项高效、省工、省时的有效措施,易于被农民普遍接受和推广。但是秸秆机械还田耗能大,成本较高,而且山区、丘陵地区土块面积小,机械使用受限制。因此,要适度并丘,扩大梯田面积,发展小型机械,加大力度推广秸秆机械还田技术。
(3)利用微生物菌剂快速腐解稻草:①腐杆灵含有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纤维和多种微生物菌群,既有嗜热、耐热的菌种也有适应中温的菌种,用其处理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能加速茎杆腐烂,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料。②复合微生物制剂(CM)主要由光合菌、酵母菌、醋酸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等组成,不仅能使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腐熟分解,同时还具有除臭作用。③“满园春”生物发酵剂具有特殊功能的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能促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和各类糟粕物料快速腐熟并消除异味;腐熟后的产品可满足无公害农杆,迅速升温,快速发酵。
应用催腐剂堆腐秸秆,能加速有益生物的生长,促进有机质腐解,并能定向培养生物钾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增加堆肥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提高堆肥质量。微生物菌剂天机到作物秸秆堆肥中,可加速堆沤秸秆腐解,缩短沤制时间。
(4)高留茬还田:水稻收割时,稻杆下部高留茬45-55厘米。耕时翻压还田,还田数量在130-150千克/亩。
2、秸秆还田利用技术
(1)秸秆还田量:秸秆还田数量太少,不能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如数量过大,秸秆不能安全腐烂,土壤耕作困难,跑墒严重,可能造成作物减产。因此要因地制宜,随翻种地区,秸秆数量不宜过多;耕层较浅时也没有必要将秸秆全部还田;多数秸秆还田量在亩施200-300千克。(2)秸秆还田时间:秸秆还田的时间,要视当地的耕作制度、农时季节、作物吸收养分的要求和秸秆腐烂情况及田间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在秋季应采用稻杆直接翻埋入土,时间应尽量提前,将刚割下的秸秆翻埋入土,以利用腐烂分解,最好边收割边翻埋。一般情况,旱地要在播种前15-45天,水田要在插秧前7-10天。
(3)秸秆还田的土壤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后在湿度湿润又有良好通气的条件下秸秆才能腐解。秸秆腐解最适宜的湿度是饱和持水量的60%---80%,若土壤水分不足,要浇足底墒水,以利于种子发芽和秸秆腐烂。此外稻区要注意水浆管理,防止有毒物质积累,及时排水搁田。
(4)秸秆还田的翻压方式:秸秆还田翻压后要及时耕地,使秸秆加速分解。翻压不宜太深,若超过18厘米,会影响分解速度。
(5)秸秆还田碳氮比调节:土壤微生物活动及繁殖适宜的碳氮比为25:1左右,由于作物秸秆或残茬的碳氮比范围较宽,秸秆进入土壤后刺激微生物活动,其总量迅速增加,仅靠分解秸秆中的氮已难以满足自身需要,必须摄取土壤速效氮转化为微生物体中的有机态氮,致使土壤中无机氮的储量减少,出现微生物与水稻争氮现象,使稻苗返青慢,稻草还田需补充适宜的化学氮肥来调节碳氮比。
(6)带病秸秆不能直接还田:秸秆还田后土壤湿度增大,低温升高。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也为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而且,秸秆中某些病菌难以移除大田,增加病菌的数量,是病害率增加。为防止病害传播,对有水稻白叶枯病、玉米黑粉病、大豆叶斑病菌的秸秆,不能直接翻埋还田,应将病菌秸秆运出处理,以彻底切断污染源。
(7)增施石灰,中和酸度:结合稻草回田,亩施用石灰20-50千克,不仅能供给水稻钙素营养,还能中和在嫌气候条件下稻草发酵分解释放出来的游离酸,从而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加速稻草的腐烂和养分的释放,供作物吸收利用。
(8)适时搁田,排除毒气,保根防早衰:稻草回田时,由于微生物在嫌气下分解还原作用产生CH4、H2S和CO2等气体,因而在中后期排水落干,适时烤田、搁田以防止有害气体的积累和为害,这对后期保根、壮杆,防早衰具有一定的作用。
点击进入 山东金年会 金字招牌诚信至上科技有限公司 新壮态叶面肥
上一篇: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下一篇:如何应对蔬菜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